【我的从教故事】以躬耕之姿,书写教育篇章

发布时间:2025-04-18文章来源: 浏览次数:

一、以初心为明亮指引,于教育之路躬耕不辍

教育,是一场漫长而伟大的旅程,而教师,则是这场旅程中的引路人。在这方充满希望与挑战的天地里,我以躬耕之姿,默默耕耘,用汗水与智慧,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教育篇章。初入教坛,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忱和对学生的满心期待,我踏上了这方神圣的土地。那时的我,青涩而稚嫩,虽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,却在教学实践中略显手足无措。然而,心中那股对教育的执着信念,如同明亮的火炬,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。

2a65cd2fde375b3933e24f9250342b7

图1.于《中国中医药大会》第二季,深入演示中医药实验具体操作细节。

二、每一堂课皆精心雕琢,每一刻皆收获成长成就

每一堂课,我都精心准备。从深入研究教材、设计教学环节,到预想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,我都一丝不苟。清晨,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驱散夜的凉意,我已坐在办公桌前,反复琢磨着即将要讲授的内容;夜晚,万籁俱寂,城市陷入沉睡,我仍在台灯下批改着学生的作业,从他们的一笔一画中,试图读懂他们的学习状态和内心世界。记得有一次,为了设计一个能让学生更好理解抽象数学概念的教学活动,我查阅了大量资料,请教了许多经验丰富的同事,经过无数次的修改和完善,终于在课堂上看到了学生们恍然大悟的神情和积极参与的热情,那一刻,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,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成就感。

图2.新教师磨课教学,全方位讲解知识与实操技巧。

三、开启知识与心灵翩然共舞的精彩教育之旅

在长期投身教学实践的过程中,我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愈发深刻的领悟。课堂之上,当我站在三尺讲台,为学生们讲解复杂的知识体系,这无疑是教育基础的一环。可真正让教育鲜活且富有力量的,是知识传递背后的情感交流与心灵沟通。我曾遇到性格内向的学生,课堂上总是默默坐在角落。我主动与他交流,耐心倾听他对知识的困惑,分享生活中的趣事。渐渐地,他眼中有了光芒,开始主动参与课堂讨论。那一刻我明白,真诚的情感互动,能让学生从心底接纳知识,也能让他们在成长路上感受到温暖。教育,不只是黑板上密密麻麻的板书,更是用爱与关怀,为学生筑起心灵的避风港,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,既有前行的方向,又有温暖的依靠,实现知识与心灵的共同成长

图3.为学生量身定制实验教学方案,全程悉心指导。

四、教育漫漫长途:学子点滴进步汇聚坚守动力

在教育的漫漫长路上,我目送一届又一届学生离去。每当毕业季来临,看着他们身着校服,脸上洋溢着青春朝气,怀揣着梦想奔赴考场,我满心期待。而后喜讯传来,他们纷纷考上理想学校,开启新人生旅程。这些时刻,让我无比笃定,过往的付出皆有价值。课堂上,他们从懵懂无知到思维活跃,解题思路愈发清晰;校园活动中,从羞涩怯懦到勇敢自信,绽放耀眼光芒。他们每一次进步,无论是成绩提升,还是克服内心恐惧,都似璀璨星光。这些星光汇聚,将我教育生涯的天空装点得格外夺目,成为我坚守教育岗位,继续默默耕耘的不竭动力。

图4.青岛中医药科学院2024届研究生毕业留念,在镜头中见证成长。

五、秉持躬耕之坚毅姿态,培育希望之茁壮幼苗

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,它承载着无数的希望与梦想,宛如一座灯塔,照亮了一代又一代学子前行的道路。这并非一蹴而就的轻松任务,而是需要我们以躬耕之姿,日复一日、年复一年地持之以恒努力。在未来的日子里,我将矢志不渝地坚守在教育的第一线,这一方小小的教室,就是我的战场,也是梦想的孵化地。

我会倾尽全力,用爱心去拥抱每一位学生,让他们在关怀中感受温暖;用耐心去解答他们的每一个疑惑,陪伴他们在知识的迷宫中找到方向;用责任心去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,绝不忽视任何一个细节。我将运用自己的智慧,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程,让知识变得生动有趣,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;挥洒汗水,批改每一份作业,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态。我深知,我的每一份付出,都可能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。

我相信,只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,如同勤劳的农夫,用心浇灌每一株幼苗,就一定能培育出更多优秀的人才。这些人才,将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,为社会的进步添砖加瓦。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:“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半根草去。”我愿以这样无私奉献的精神,在教育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,不惧风雨,不畏艰难。我期待着看到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知识的阳光下茁壮成长,绽放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光芒,实现人生的价值。



作者简介

渠立群,理学博士,讲师,毕业于澳门科技大学(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)中药学专业,Heliyon杂志特邀审稿人,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免疫专业委员会会员,中国药理学会会员。主要从事神经退行性疾病创新靶点的筛选,探究中药活性小分子通过自噬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机制。主持省部级项目1项,横向课题1项,以第一作者(含并一)发表SCI论文8篇,参与专利申请2项。邮箱:60210021@sdutcm.edu.cn。


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:管理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