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方研究工程中心

发布时间:2019-10-14文章来源: 浏览次数:

科研中心简介

经方研究工程中心长期聚焦经方的创新研究,以经方深层次开发应用为切入点,在明确经方临床主治范围及规律的基础上,坚持中医药研究特色,重点探索经方与疗效相关的关键共性技术,持续开展经方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、经方效应评价体系及经方发展研究三个方向的研究。构建人才、学科、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载体,建立长效创新机制,搭建创新研究平台,实现协同创新的深度融合,培育创新团队,形成一流创新氛围,抢占学术高地;产出系列发明与技术规范,助推技术创新;开发四方面产品,助推产品创新;突破技术瓶颈,实现经方转化。

经方研究工程中心从药对-药团-药组-药群的统计以及所主病-证-症的分析等角度对经方进行深入挖掘,为基于中医经典理论的中医经方药物-物质成分-效毒-临床应用数据挖掘提供方法技术及基础数据。基于经方的有效成分物质群、效应产生规律,深入解析经方的物质基础及作用多靶点,探索多成分整合与药效活性的关联关系。形成了数据挖掘、网络药理学、物质基础等多角度、多层次整合的研究模式;针对经方的汤剂、散剂及丸剂等不同剂型,遵循相应的传统工艺进行了工艺质量控制。目前,中心已形成了多角度、多层次的研发模式,不仅从数据挖掘、网络药理学、物质基础等角度和层次,还从体质茶开发、经典名方标准煎剂申报等角度对经方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。

团队成员介绍

王世军,博士,二级教授,博士研究生导师,泰山学者特聘教授,国家教育部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,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——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带头人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微循环三级科研实验室主任,山东省中医经典名方协同创新中心主任,山东省中医经方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,山东省中医经方医学转化服务中心主任。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,山东病理生理学会理事长。

长期致力于中医药经典理论中西医结合研究研究,主持“973”课题4项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,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基础研究项目1项,其他省部级项目10项。作为首位人员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,作为主要研究人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、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及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。荣获山东省青年科技奖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及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,荣立山东省二等功,发表SCI论文50余篇,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00余篇。

韩冰冰,女,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博士,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,中医经典名方实验室主任。济南市高校院所创新团队“中医经典名方研究团队”骨干成员。主持国家级、省部级课题多项,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,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5项,发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多篇,获得专利3项。主编及参编多部教材。研究方向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中医防治的研究,兼任山东省病理生理学会理事,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委员等。

于华芸,女,医学博士,教授,博士研究生导师,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学分会、中药调剂与合理用药分会委员。主要从事方剂作用机理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局级课题5项,参与课题十余项。作为主要研究人员获省局级科研奖励5项,发表学术研究论文50余篇,主编、参编著作10余部。

4098

赵海军,教授,博士,硕士生导师,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助理、教育厅人才引育创新团队首席专家,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。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活血化瘀治法的相关机制研究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,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基金项目2项。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,SCI期刊论文20余篇。

王媛,副教授,博士,硕士生导师。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委员,世界中联科技发展专业委员会理事。 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方有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,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目1项,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,山东省高等学校“青创科技计划”团队带头人,参与国家级、省部级课题10余项,近年来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,SCI收录10余篇,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及中医药科技一等奖各1项。

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:管理员